在福建泉州、莆田等地,传统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 “智” 变革命,食品、鞋服等昔日依赖传统模式的产业,借由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焕发新生机。走进泉州晋江盼盼食品智慧工厂,智能电子秤精准控料至克、5G + 物联网实时监控生产全流程,七道核心工序实现自动化升级,这家从薯片起家的企业已成长为年营收超 80 亿元的行业龙头;晋江信泰科技的智慧车间里,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高效运转,飞织工艺实现 “一键编织”,工人管理设备数量提升十余倍,企业更从单纯代工转向深度参与客户研发,成为产业链创新关键环节。这些实践印证了传统产业并非 “夕阳产业”,通过技术赋能,老产业完全能突破效率瓶颈、拓展价值空间。
鞋服产业的 “定制化” 探索,更让传统制造走出差异化竞争新路径。莆田双驰科技的定制工厂店,15 秒即可完成消费者脚型多维数据采集,AI 匹配鞋楦鞋垫、消费者自主选择设计方案,最快两小时就能产出一双私人订制鞋。这种模式不仅将产品利润从传统贴牌代工的 5% 提升至 10% 以上,年销十万双定制鞋的成绩,更打破了外界对 “莆田鞋” 的固有印象。如今,莆田拥有 4200 余家制鞋及鞋材企业、超 50 万从业人员,“品牌创新 + 智能制造” 双轮驱动下,当地鞋企正加速撕掉 “高仿” 标签,向高端化、个性化方向突围,为传统产业转型提供了 “小切口、大突破” 的鲜活样本。
传统产业的转型突围,既离不开企业主动求变的魄力,也得益于地方政策与创新生态的有力支撑。福建多地聚焦传统产业 “智改数转”,通过搭建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升级,2024 年全省工业数字化水平及关键指标已位居全国第三。从食品产业的标准化智能生产,到鞋服产业的个性化定制转型,福建传统制造业的实践清晰表明,传统产业的价值重构并非遥不可及 —— 只要锚定主业深耕、拥抱技术创新,就能在产业链价值链中找到新定位。这种以创新激活传统的思路,不仅为福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方向,更为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