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至善就是幸福,,,,,”
发布时间 2025-01-10 14:38
xiouwang
阅读 4032次
分享
作者:李铭 (李水)
以前,我不喜欢出生在斯巴达克思的亚历士多德的作品及观点一一总觉得他做为柏拉图的学生,没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丶《蒂迈欧篇》等,具诱惑力一一在拉斐尓的名画中,柏拉图拿着他的著作指向天一一给人无限的崇拜与梦想,仿佛他的精神境界永远如湛蓝的天空,那么美丽而崇高;但在拉斐尓的《雅典学院》里,亚历士多德却手持自已的著作《(尼各马克)伦理学》,手掌按向地;他们两人的思想有差别,世界上的许多专家都倾向亚历士多德一一因后者的思想更靠近人间,,,,,
亚历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他17岁以前在家乡玩,历阅了古罗马角斗士的各种风情和故事。他的父亲是国王的御医,他家是个有钱的中产阶级;很显然,17年的玩培养了他的多种元素,对他后来的成长影响很大;17岁时,亚历士多德被送到了拍拉图学院,跟柏拉图学了20年,直至柏拉图去世,他才离开;他又回到家乡给当时的馬其顿帝国的皇太子一一就是后来南征北战丶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庞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当私人教师,以他的博学武装了亚历山大,为大帝成就了伟业;而亚历士多德50岁时又回到了雅典,开办了自己的"吕克昂学院"。吕克昂环境优美,亚历士多德带着他的学生们在花园或树林里散步,边散步边传授他的各类课程,他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品到了他的轻松及妙趣横生,被称为学派中的逍遥学派。我很喜欢他的这种轻松的教学方式,更欣赏他提出的"至善就是幸福"的观点!
亚历士多德认为:人生的意义同万物的意义一样,是人天然具有的目的或天赋所在,那就是善和好。但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理性的终极,所以,他或她的目的就只能是至善。那至善是什么?就是"由于它自身而〈让我们〉它"(《尼各马克伦理学》)的东西,而我们渴望其他事物也是因为它。一一为很多优秀的目的和美德,如:健康丶美貌丶财产丶勇气丶节制等,我们喜欢追求它们,但也有时却不因为他们本身,而是他们背后的更高善,尤其是至善;至善就不再以任何自身之外的东西为目的。因自善具有自足性、终极性和完满性,其他的善也都以它为目的,所以至善是首善或最高善。
(未完待续)
(作者:李水。現任中国北京国艺书画院副院长;其写作公众号为《芙蓉之爱》2024年于北京国图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