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 AI 玩具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消费领域的重要突破口。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 AI 玩具产品销量环比增长 6 倍,年同比增速超 200%,方正证券测算若 2028 年国内 AI 玩具渗透率达 20% 至 25%,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 亿元。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与乐鑫科技合作推出 “喵伴” 开发套件,到百度智能云与实丰文化联合打造 “AI 魔法星”,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天猫精灵、美团、微软等企业前高管也投身创业,行业精英的加入为市场注入强劲活力,彰显出 AI 玩具赛道的巨大发展潜力。
AI 玩具领域为创业者搭建了低门槛、多元化的发展平台,多重机遇值得关注。在模式上,多数 AI 玩具采用外接大模型的方式,无需自主研发底层技术,创业公司还可通过与成熟 IP 合作快速打开市场,轻资产模式降低了入局成本;在需求端,消费群体突破儿童范畴,女性情感陪伴、老年人健康监测与娱乐等需求,拓展了市场空间,如针对女性的 AI 美妆镜、面向儿童的个性化教育玩具等产品已成功验证市场;在技术层面,DeepSeek 等大模型赋能让 AI 玩具的交互性、功能性显著提升,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创业者可聚焦细分场景打造差异化优势。
然而,行业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多数创业公司依赖开源大模型简单定制,导致功能趋同,部分产品存在功能单调、与宣传不符的情况,消费者投诉时有发生;初创企业品牌建设难度较大,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广告宣传,还需长期积累用户信任,单纯依靠营销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价格战风险加剧,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压低价格,牺牲产品质量,既损害消费者利益,也影响行业整体信誉,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推动 AI 玩具行业高质量发展,需多方协同发力。创业者应理性研判市场,聚焦细分需求加强产品创新,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重视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以优质服务积累品牌口碑;行业层面需加强规范引导,遏制恶性价格战,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建设;相关部门可完善监管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迭代,AI 玩具有望在情感陪伴、教育科普、养老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社会价值,成为推动智能消费升级、丰富民生需求的重要力量。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