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小平房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深度合作,为乡村农业发展与创业创新树立了典范。自 2020 年双方签约共建首个国家级村级梨试验站以来,近五年间,科研专家通过 “保姆式” 服务,将 27 个梨新品种、15 项全产业链关键技术落地乡村,推动当地农业生产实现质的飞跃。南果梨固形物含量显著提升,梨园亩产值从 500 元增至 4000 元,不仅让村民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更向广大创业者展示了农业技术转化背后的巨大潜力,为乡村创业开辟了技术驱动的新方向。
在产业发展与模式创新上,小平房村的实践颇具借鉴意义。该村在稳固原有产业基础上,延伸农业产业链,建成四大农产品产业基地,打造南果梨酒生产线,联合科研院校研发十余种特色产品,突破了传统农业仅停留在初级生产的局限。同时,通过构建南果梨品质数据库、制定分等分级标准,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实现了从种植到销售的精准化管理;改进产品包装、拓展加工业务的举措,也为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提供了新思路,为农业创业者提供了 “三产融合” 的可复制经验。
人才是乡村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小平房村对此有着深刻实践。该村通过选派技术骨干赴科研单位培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为当地农业发展培育了专业人才队伍,解决了基层农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难题。这一做法也启示广大乡村地区,在推进农业创业与创新过程中,需重视人才培育与引进,通过 “产学研” 协同模式,让专业人才扎根乡村,为农业技术应用、产业升级提供智力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