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接连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与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关注的焦点。世界机器人大会汇聚 1500 多个机器人,百余款新品亮相;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 16 个国家 280 支队伍参赛。这两场高规格盛会的举办,不仅展现了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更凸显出北京作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的地位。从产业布局来看,北京依托科创资源优势,在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拓展上持续发力,为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中国动力。
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过去,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制约产业发展。如今,在政策支持与企业努力下,“京研” 机器人已广泛采用国产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在 “大脑”“小脑”“肢体” 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同时,北京实施 “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开放近千个真实点位并发放相关补贴,推动机器人在 11 个领域 134 个场景首试首用。这些成果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让机器人技术走进生产生活各领域,为产业发展打开广阔空间,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孕育着丰富的创业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在创业机会方面,核心零部件研发仍有提升空间,外骨骼技术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家政服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机器人应用需求持续增长;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服务领域存在服务质量与人才短板;机器人赛事及相关平台运营也具备开发潜力。而在挑战上,技术研发难度大、成本高,市场竞争加剧,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些情况,需引导创业者聚焦核心技术、挖掘市场需求,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优化人才政策等举措,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机器人产业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成果与潜力备受瞩目。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以及创业创新活力的不断释放,我国机器人产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重要地位。未来,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合创新资源,攻克技术难关,培育更多优质企业与人才,让机器人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与国家科技实力增强贡献更大力量。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