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4 日,为期三天的 2025 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圆满落幕。此次大会以 “算网筑基 智引未来” 为主题,汇聚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不仅展现了我国算力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更勾勒出算力赋能数字经济的清晰路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 1085 万架,智能算力规模 788EFLOPS,存力总规模超 1680EB,全国算力中心平均 PUE 降至 1.42,算力基础设施的规模与能效双提升,为产业创新发展筑牢根基。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的 “点、链、网、面” 算力网络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向,进一步为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划定了 “路线图”,也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指引。
大会期间,多项标志性成果落地,成为我国算力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算力平台(山西)正式启动,且完成山西、辽宁、上海等 10 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标志着 “全局总览、分域协同” 的算力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算力服务平台,其实现的 “五大贯通”—— 态势感知监测、供需精准匹配、资源灵活调度、产学研用联动、核心技术攻关,已吸引众多企业用户与服务商入驻,为算力资源高效配置、产业生态共建共享提供了关键支撑。同时,《2025 综合算力指数》《2025 算力发展报告》等权威报告发布,揭示出我国综合算力 “东部引领、中西部崛起” 的区域协同态势,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算力产业、企业布局业务提供了科学参考。
从区域实践到行业赋能,此次大会更凸显了算力产业与地方发展、垂直领域深度融合的广阔空间。山西依托资源禀赋,已建成环首都算力集群,全省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 51.4 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 32EFLOPS,形成一体化产业生态,大同 “算力之城” 建设加速推进,为中西部地区发展算力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16 场分论坛及特色活动聚焦能源智算、算力 + 医疗健康、数据标注、算力电力协同等领域,既展示了算力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成果,也搭建了产学研用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算力从 “基础设施” 向 “赋能引擎” 转变。当前,我国算力产业正处于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键期,随着政策支持加码、平台功能完善、生态持续优化,算力将更有力地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