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近期发布首批 40 项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涵盖工业制造、智慧能源、医药医疗等重点领域,推动人工智能从 “盆景式” 试点向 “雨林式” 规模应用跨越。从中国中车研发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将仿真周期从天级缩短至 10 秒级,到中国石化自主开发聚酰亚胺材料智能化设计平台、中国铁建构建智能盾构技术体系,央企正以技术突破为引领,在关键领域打造 AI 应用标杆,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这些实践不仅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更通过场景创新打通了 AI 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关键路径,彰显了国资央企在服务国家战略、重塑产业格局中的主力军作用。
在 AI 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一批高价值场景正加速释放创业创新潜力。国家能源集团 “智能煤质快速检测技术” 推动煤炭检测全流程升级,国药集团 “算力底座 + AI 模型 + 实验验证” 体系加快 mRNA 疫苗研发,这些案例既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技术应用范本,也催生了细分领域的创业机遇。例如,AI 仿真建模、智能材料设计、多模态感知等技术的突破,为具备算法开发、数据服务、设备制造能力的中小创新主体开辟了市场空间;而央企开放的行业核心场景与国产化算力平台,更降低了创业团队的技术门槛,推动形成 “央企引领、多方协同” 的创新生态。
从长远来看,央企 AI 战略性高价值场景的落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将重塑传统产业模式、开辟新兴赛道。随着 “AI + 科学”“AI + 新型工业化” 等领域的深入探索,预计将带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的规模化应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同时,这些场景聚焦民生需求、紧扣国家战略,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望成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