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为数字金融与工业信息化深度融合划定清晰路径。《意见》聚焦制造业融资效率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资金渠道拓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优化等核心议题,明确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 “数据信用”“物的信用” 等产业链金融模式,既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也为产业创新与创业实践打开广阔空间。从政策导向来看,这一举措精准对接了工业化进程中 “资金需求大、服务效率待提升、中小企业融资难” 等痛点,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构建起 “科技 - 产业 - 金融” 良性循环的制度保障,为后续地方实践与市场探索提供了坚实政策支撑。
在地方层面,多地已积极探索数字金融赋能工业转型的有效路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四川通过省级财政每年安排 30 亿元专项资金,叠加银行贷款增速奖励、重大项目贴息等政策,为企业设备升级、智改数转提供资金保障;宁波银行打造 “设备之家” 平台,覆盖设备 “买、卖、用” 全生命周期,累计服务 26 万家企业,提供 46 亿元设备采购融资,构建起 “交易 + 金融 + 服务” 的闭环生态;山东潍坊创新推出 “数权贷”,以 “供应商主体信用 + 交易数据信用” 为基础,突破传统供应链融资对核心企业授信的依赖,已为 8 家小微企业办理近 4700 万元融资,有效盘活企业应收账款。这些实践不仅验证了数字金融服务工业的可行性,更凸显出细分领域场景化创新的巨大潜力,为创业者提供了从技术应用到模式落地的完整参考样本。
从产业创新与创业视角观察,此次政策红利正催生出多个千亿级创业赛道。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带动 “融资服务商”“运营服务商” 等角色兴起,创业者可聚焦 REITs 顾问、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工业数据中心运维等细分领域,依托地方财政支持政策开发 “政策匹配 + 融资对接” 工具;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痛点的破解,为 “产业链数据挖掘”“供应链金融 SaaS 系统” 等技术驱动型创业项目提供机遇,通过对接核心企业交易数据与银行服务接口,实现中小企业融资全流程线上化。同时,“工业 + 金融 + 科技” 复合型人才缺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需求,也催生了人才培训、转型诊断等 To B 服务类创业方向,各类创新实践正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活力源。
当前,数字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已进入 “政策引路、实践深化、创业发力” 的新阶段。随着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地方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市场主体创新活力逐步释放,数字金融将更精准地对接工业细分领域需求,在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向形成更多突破。未来,需进一步加强 “政产学研用” 协同,推动金融资源向产业集群聚集,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技术创新与模式探索,让数字金融真正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 “加速器”,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