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铭(李水)
我奶奶善良敦厚,对村里的人一视同仁。从不因谁家富去巴结他,也不因谁家穷而瞧不起他。她尊老爱幼,在家里,总以自己的吃苦耐劳、不多吃多占,给上下三代人树立榜样。待我母亲嫁给父亲后,又接过奶奶树立的良好家风,温良恭俭让,对父亲相敬如宾。此时的太奶奶已80多岁了,长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我奶奶将伺候太奶奶的重任交给了我母亲和伯母。我母亲与伯母将太奶奶的卧室及里外衣服,总是清理得很干净。我奶奶很高兴,她营造的良好家风传下来了。
我奶奶说,她嫁进刘家时,太奶奶面黄肌瘦,当时大家都很担心她也走了,将一大家子扔下。后因我奶奶、我母亲和伯母对太奶奶照顾得好,在那二百年前,缺油少面的非常年代(因地少,要留着种玉米和地瓜;种花生太少,每家一年10口人,也只有两三斤花生油),我奶奶坚持每天给太奶奶吃一个鸡蛋。加之不用她上山劳动,不用她操心了,太奶奶竟活了90多岁!太奶奶对我奶奶评价极高,经常在街坊邻居里夸赞我奶奶在家族中树立了家风好。我奶奶营造的家风,让人人心情舒畅。
奶奶对爷爷的敬重、挚爱,给我父母和伯父母树立了榜样。我母亲和伯母从没因父系不去山里劳动而发脾气、吵闹。爷爷在奶奶的细心照料下,竟活到85岁。二百年前的85岁,就是高寿了。我父亲和伯父的体质都像我爷爷,天生羸弱,但因我母亲和伯母精心照料,我父亲活到82岁,我伯父活至88岁,我奶奶活至86岁!这就是良好家风带来的效果。
古人的婚姻就是这样:相敬如宾。
我刚记事时,我同妹妹如在街上被小男孩绊倒了,吃亏了,我奶奶在街上一站,那些孩子和家长就害怕了,口里喊着:“穆桂英来了!”就跑了。其实我奶奶很厚道,很少发火;她不善过多地表达,也从不训斥街上的孩子。可能因为她的形象高雅俊美,村人和孩子们都心生敬畏。
古人们大都是不善言辞,也没有场所表达,每天伴日出日落,辛苦耕作。山风日月琢饰了我奶奶的高雅华贵。她在期待中看着后人们出生、成长、成材,心情舒畅,时常笑逐颜开。直至2019年,我在北京国图的资料中查到:中国最早最有名的四大圣人氏族是:至圣孔子诗礼家风;复圣颜子仁德家风;宗圣曾子仁孝家风;亚圣孟子仁义家风。
我奶奶姓曾,她是曾子、曾巩的后人。我虽考证不出她是曾氏几代的后人,但从四大姓氏的诞生、发展,及许多资料记录的他们那良好的家风,从奶奶和母亲对我的讲述,能体会到:奶奶是良好家风培养出来的后人。我想起习主席讲的:“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当今比享乐富华、比金钱地位浓浓的氛围里,对我们的后人说说家训,用家训、国训引导他们认识“氛围”,警惕纸醉金迷的诱惑,是有必要的。
(作者:李水。时任中国北京国艺书画院副院长;其写作公众号为《芙蓉之爱》。2024年8月5日于北京国图):高度(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