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绿色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频现,世界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智能育种机器人问世、首届智慧农业创新大赛落幕、600 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亮相种业大会,彰显科技创新正深度融入绿色农业全链条。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化肥利用率达 42.6%,较 2015 年提升 10.4 个百分点;绿色、有机等认证农产品总数超 8.2 万个,较 2019 年增长 105%,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性显著提升。但需正视的是,我国绿色农业科技 “大而不强”,种源、科研仪器等领域仍面临 “卡脖子” 问题,而这些短板恰恰成为创业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广阔探索空间。
从产业实践来看,绿色农业全链条的技术升级已催生多元创业方向。在种植环节,智能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机器人等硬件设备需求旺盛;加工环节,绿色保鲜、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可提升产品附加值;流通环节,区块链溯源、智慧供应链管理系统能破解食品安全信任难题;消费环节,绿色农产品品牌运营、预制菜研发等项目更易获得市场认可。同时,政策层面释放明确利好,将科技类绿色农业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目录、辅以税收补贴等扶持政策的导向,为创业者降低了创新成本、明晰了发展路径。“订单式研发”“揭榜挂帅” 等科研攻关模式,更搭建起产学研协同创新桥梁,助力初创企业对接优质科研资源,加速技术转化落地。
良好创新生态的构建,是推动绿色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的关键。当前,“产业 — 学科 — 研发 — 资本” 协同的生态体系正在形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孵化平台、科创平台为技术概念验证提供支撑,有效降低了创新风险、提升了产业价值,吸引更多市场资本涌入。人才层面,复合型人才短缺仍是行业痛点,既懂农业技术又懂商业运营、既熟悉政策法规又了解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绿色农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各类创业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创新大赛、开展人才培训、搭建对接渠道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全要素支持,助力破解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难题。
长远来看,绿色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更是实现 “双碳” 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蕴含的创业机遇具有长期性和成长性。随着科技进步与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绿色农业领域将涌现更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产学研资深度融合,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更多创业项目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发展壮大,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