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线8个月便估值超10亿美元,Slack拥有哪些独角兽特征? 二、它的上市给国内早期企业服务项目创业者带来哪些启示和发展思路? 三、2020年,国内早期企业服务项目的发展方向在哪?
最近美国版的钉钉Slack上市,达几百亿美金市值,其实Slack有一些很好的特征值得我们创业者们借鉴,主要有三个方面:
1、工作进度透明化
即团队成员随时可以了解其他人正在做什么,不再仅仅为了同步信息来公司开会,也不需要在晨会和周会上浪费太多时间。销售可以看到文案的工作内容,文案也能及时了解客户反馈;产品可以看到运营的计划,运营也可以了解产品的开发节点。这点其实特别符合美国互联网公司扁平化管理快速决策的特征,以及人人平等的公司氛围。没有所谓的信息茧房,大家都处于非常舒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
国内的程序员其实也非常喜欢这种工作状态,假如我们在这样的公司氛围中办公,一般都会有很强的自律性,因为大家的工作都是透明的,环境会驱使你不能比别人的进度慢,在氛围影响的下,会带给团队一个非常正向循环的促进。
2、工作信息透明化
公司内部交换的所有信息都会在系统内部留档。所有人都可以通过查看存档进行学习并从中受益,当有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需要再去请教资深的同事或老板,只要在系统的公共信息里搜索,就可以看到过往类似问题的处理方式。
同步信息就相当于自己的复制能力,增加做事儿的效率,同样整个企业的效率就增加了。这在投资行业也是一个痛点。有人讲做生意就是靠信息差赚钱,投资也是这样,不管是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还是一级市场的创业投资,如何获取别人不知道的消息才是最重要的生存法则,有一个电影里面说到,你要想赚钱,要不就比别人快,要不就比别人聪明,要不然就去cheat,在这三点里,比别人快相对最容易,也是最依靠信息,为什么说老板们的判断大部分时候是对的呢,就是因为老板们掌握更多的信息,而一线员工因为掌握的信息有限,有时候并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另外,每个公司都有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那优秀员工做事儿就一定比普通员工做的好吗?一般来说,除了工作态度不同,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二者之间的认知差,两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对相同信息的处理结果也就不同,像slack这样的团队,把工作信息透明化就是打破了二者之间的认知差,让低处的人可以从高处的人那儿获得更有效的认知。比如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你教一个人的时候可能会比较有耐心,但你要是同一件事儿得分别教给十个人,你可能就崩溃了,因为你实在是忙不过来,同样的话重复十遍谁也受不了嘛。
如果做到工作信息透明化,那么优秀员工的情况将会有特别大的改变:教会一个人做一件事儿,以后其他所有人再碰到类似问题时,就不用再过来找你,而是会在公司的公共聊天信息里通过搜索的方式找到你当时处理问题的方法,自己学习,自己进步。相当于给团队上了个自动升级的属性。
国内也有一家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得很好的公司,叫唐硕。像招商银行、小罐茶都是找唐硕来主导设计用户体验,一个订单可能就是七位数起。客户们都会在子公司内部安装一套公共系统,每个项目组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整理和总结好,再把处理问题的方式罗列出来供其他人参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数据库,不管是新人,还是不熟悉公司其他业务的老员工,只要在这个数据库里面搜索就能学习其他优秀同事们的成果,帮助自己和公司更好的服务客户。麦肯锡也有类似的方法,他们每做完一个项目,都会写出一篇很详细的报道,向全世界的麦肯锡伙伴们同步自己的工作过程和项目实施具体结果。系统化完成下来后,对公司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再也不用花那么大的精力去培养新人,需要某个知识的时候,员工只要来到这个资料库里面自动同步就行。
对员工来说这也是好事儿,为什么呢?因为每位员工的所有努力、进步和成果,其他同事们都能看到,老板也看得到。同事们在新的项目里需要专家时,第一个就会想到你。老板们在决定谁可以升职加薪的时候,也是第一个就会想到做出贡献多的你。那如果不这样做呢?比如某位同事很有能力,但他不愿意把能力教给别人,也不愿意在公司内部复制这种能力,普通员工没有办法成长,其实这个人损失其实会很大,因为他在目前的职位上虽然不可或缺,但不能证明他具备带团队的能力,也没有办法得到提升去施展自己更大的抱负。这种案例其实很多,比如特别厉害的销售,只要他去跟客户沟通就一定会签单。但他不想把自己的绝活儿传授给其他人,他就只是一个很厉害的销售,并不能成为一个销售团队的leader,虽然他能揣摩客户心理能签单,但他永远没办法升值,老板就永远只会让他去啃那些最难啃的骨头。
3、精准的付费点(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
Slack对付费点的拿捏相当精准,付费转化率非常高,在30%左右,这其实比咱们国内,包括美国的其他SaaS企业服务平台的转化率都高得多,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的付费点掌握的非常好,给了用户一个必须付费的理由,你可以给用户理由去使用,但是你更要给他一个理由来付费。
像刚才前面介绍两点就是Slack的两大特点,工作进度和信息的透明化。员工可以随时搜索,对自我提升跟工作都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但他的付费点就是只有付费用户才可以在历史信息里搜索1万条以前的信息,那这个1万条信息是个概念呢,它大概是十个人的团队一个半月的信息量,或者是50人的团队一周的信息量,那你想想如果前几个月的信息没法儿查看,你是否是会为这个服务付费。那别的工具有的为什么收不着钱呢,可能它的付费点不那么刚需,比如说付费后只是多给你提供几个编辑工具,或者只是去个水印,再或者限制登陆账号数量,这种服务人家自然就不会付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