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3 日,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 “葛洲坝” 号在湖北宜昌秭归顺利下水,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内河航运正式告别传统燃油驱动模式,迈入 “零排放、智能化” 发展新纪元。据了解,该船总长 129.98 米、最大载重量达 1.374 万吨,搭载 12 组锂电池箱式电源,载电量约 24000 千瓦时,续航里程可达 500 公里,不仅填补了我国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研制及示范应用的空白,更以 “中国标杆” 姿态为全球内河新能源船舶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方案。
从技术创新维度看,“葛洲坝” 号实现了多项关键突破。该船首次在内河大型船舶中搭载智能驾控系统,通过远程控制航行功能提升航行安全性与运营效率;采用浸没式多级冷却方式,配套箱式电源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确保电池系统本质安全。按运营测算,其每年可替代约 617.5 吨燃油,减少约 2052 吨二氧化碳排放,既契合 “双碳” 目标下绿色航运的发展要求,也为内河航运产业转型提供了技术范本。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指出,该船的意义远超单一产品创新,其成功验证了大容量电池、分布式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等核心技术,打通了新能源动力、智能驾控、配套基础设施等关键环节,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 “葛洲坝” 号下水,更折射出内河航运产业背后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绿色能源与智能技术在航运领域的深度融合,船舶动力电池研发与运维、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智能航运解决方案开发等细分领域迎来新机遇。这不仅是我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长江大保护战略下,航运与能源领域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规模化应用,我国内河航运有望在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中持续领跑,为全球内河航运产业升级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