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动能持续迸发,交出亮眼 “成绩单”。短短两天内,深圳普瑞金生物、翰森制药等企业便与国际药企达成多笔超 10 亿美元合作,“十四五” 期间国产创新药获批数量稳步攀升,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屡创新高,2025 年上半年近 660 亿美元的交易额已超 2024 年全年,产业实现从 “量的积累” 到 “质的飞跃” 的蝶变,在全球生物医药舞台上完成从 “跟跑者” 到 “关键贡献者” 的身份转变。
技术革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人工智能、计算医学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药物研发全流程,打破传统研发时空桎梏。中科计算技术西部研究院通过数字孪生和药物模型压缩研发周期,剂泰科技借助 AI 平台突破纳米递送技术难题,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 20%,跃居全球第二。与此同时,产业精准把握新赛道机遇,在纳米载体、抗体偶联药物等领域快速布局,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舒格利单抗等创新药填补国内空白,更在国际学术舞台崭露头角,正大天晴库莫西利胶囊、安罗替尼组合疗法等以硬核数据与国际 “药王” 同台竞技,彰显中国创新实力。
创新生态完善与国际合作深化,为产业发展拓宽空间。国内药企加大研发投入,中国生物制药等企业年研发投入超 40 亿元,搭建双抗、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平台,推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转化医学创新。企业通过对外授权、投资并购等方式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与数百家头部医院、国际药企建立合作,形成从研发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政策支持加码、人才队伍壮大、投资环境优化,共同构建起良性产业生态,使中国从仿制药和成本优势代名词,转变为跨国药企、全球投资者关注的重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 “硬核” 支撑。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