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凭借持续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5 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现场,从滴滴展台的全无人 Robotaxi 运营场景、搭载 33 个高精度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汽车,到 “中国芯” 展区集成 10 家国内企业芯片的汽车模型,直观展现出我国已建成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等领域的完整产业体系。“十四五” 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核心技术、产业链生态实现突破,不仅带动汽车出口跃居全球第一,更推动 “中国制造” 向 “中国创造” 加速转型,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注入中国力量。
核心技术突破与跨界融合,正不断拓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边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发的一体化柔性电池,可承受 2 万次反复弯折且能提升复合正极能量密度 86%,为解决固态电池难题提供新路径;5 年间动力电池充电效率提升 4 倍以上,整车国产化率突破 95%,电机电控系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与此同时,AI、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入汽车产业,语音交互、面部识别、体感监测等功能让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级为 “移动智能终端”,“车路云一体化” 系统更破解了复杂条件下自动驾驶的技术瓶颈,为智慧公交、无人配送等商业化落地奠定基础,推动产业从单一产品竞争迈向生态协同发展新阶段。
产业链协同创新与全球化布局,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持续动能。新能源汽车每辆车超 2000 片的芯片需求,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制造设备行业快速发展,更让汽车成为新型储能、新材料、基础软件等前沿技术的重要应用载体。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消费超 2 万亿元,有力拉动上下游数百条产业链协同跃升。在全球市场,今年前 9 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 175.8 万辆,同比增长 89.4%,平均每天超 5000 辆 “出海”,中国品牌凭借电动化、智能化优势,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