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省级充电设施可开放容量评估平台在安徽合肥、滁州等地正式投入运行,这一创新成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该平台由国网安徽电力研发,通过自主研发的 “动态同时率概率分布区间算法”,以 15 分钟为周期滚动统计充电设施同时率时序变化,融合地理位置、光伏出力等多维因素,实现分时、分区、分场景的充电负荷动态预测,精准评估多层级可开放容量,有效缓解了充电容量闲置、超容接入等供需错配问题,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从实际应用成效来看,该平台表现亮眼。自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完成评估 2860 次,准确率高达 98.6%,成功预警配变重过载风险 348 台次,发出预警 121 次。以滁州祥生壹号院小区为例,借助平台精准评估,充电桩报装容量提升 32%,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平台还为有序充电、反向放电、邀约充电等多类场景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实现充电设施反向放电量超过 5000 千瓦时,充分展现了技术创新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充电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安徽充电设施可开放容量评估平台的上线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它不仅打破了充电桩建设中区域电网承载能力的瓶颈,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从 “规模扩张” 向 “精准运营” 转变,更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该平台模式在更多地区的复制推广,以及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将进一步促进车网互动、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为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