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海探测技术近日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山大学提供专项支持、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生产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琴”号,在南海中沙海域成功完成首次深海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4140米,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该装备搭载高清摄像机、多功能机械手等先进科考设备,具备自动定向、悬停定位等智能作业能力,标志着我国深海科考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
“海琴”号的成功海试为我国海洋科技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深海装备制造方面,高性能ROV及其配套设备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水下高清成像、精密机械手、耐高压零部件等关键技术领域存在大量创新空间。同时,深海探测服务也迎来市场契机,包括海洋环境调查、生物基因获取、海底资源勘探等专业化服务需求正在显现。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深海通信、能源供应等关键领域仍面临挑战。水下无线通信、海洋能发电装置等技术的突破,将极大促进深海装备的作业能力和续航水平。建议科研机构与创新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攻克深海装备的“卡脖子”技术问题。
我们认为,“海琴”号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我国海洋科技的进步,更预示着蓝色经济时代的到来。建议广大科技企业密切关注深海科技发展趋势,在高端装备制造、专业服务供给、关键技术研发等领域提前布局,共同推动我国海洋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s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