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2 日至 24 日,2025 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举办,以 “算网筑基 智引未来” 为主题,集中展现我国算力产业发展成就。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开幕式上披露,截至今年 6 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 1085 万架,智能算力规模 788EFLOPS,存力总规模超 1680EB,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 1.42,一系列数据彰显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坚实步伐,为产业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筑牢根基。
大会采用 “1+2+X+Y” 架构,设置多场论坛、特色活动及 “算力中国・创新成果” 展示,搭建起 “政产学研用金” 合作平台,吸引各方代表共探算力发展路径。期间,多项创新成果引发关注:中国移动研究院人工智能超节点架构及加速技术获 “开放计算最佳创新奖”,全向智感互联 OISA 技术体系、全调度以太网(GSE)产业路标等技术突破,为算力高效应用提供新方案;“长虹・星河・云河解决方案”“全新 SCOW 算力平台系统” 等成果,更是在工程科学计算、多算融合领域开辟新空间,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推动算力产业升级,更为创业者带来广阔机遇,从算力设备维护优化、智能算力应用开发,到 GSE 技术配套硬件研发、产学研合作商业化,多领域创业方向潜力凸显。
当前,我国算力产业正从基础设施建设向深度应用拓展,2025 中国算力大会的召开,既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也为创新创业注入动力。在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核心生产力的背景下,无论是技术突破催生的新赛道,还是产业升级带来的服务需求,都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施展空间。未来,随着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深化、技术成果加速转化,我国算力产业将持续释放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