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李水)(原创)
我最初对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诘诃德》不感兴趣。明知是名著,却只粗略看了一遍。对作者的立意:塑造那么一个既真实又无能力,又自我感觉良好,楞头怪脑的堂诘诃德,贯穿小说始终,很觉无奈和无聊,心里说不出默认和支持。但当香港回归前夕,英国的撒彻尔夫人来中国与邓小平议香港回归时,邓小平给撒彻尔夫人的礼物竞是楊绛先生译的英文版《堂诘诃德》!这让我深感自己对此书的冷落是错误的,又匆忙去北京的国图重读第二篇、第三遍……
西班牙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上半叶,是欧洲大陆第一个统一的封迠国家。它当时不断向外扩張,疯狂地掠夺黄金。作者塞万提斯出生在西班牙对外扩張的年代,他一生经历复杂。他父亲是个善作歌谣不得志的外科医生,为养家糊口常在西班牙几个大城市转悠。塞万提斯自幼随父过着动荡的生活;他长大后到神职人员家中教西班牙语,做红衣主教的扈从,这使他有机会接触了主人家丰富的藏书,为他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后来他又参加了西班牙驻扎意大利的军队,参加了著名的雷多海战,发着高烧参加战斗,胸部受伤左手致残;伤愈后又多次参加战斗,他受到国王弟弟胡安的嘉奖;后又遭遇海盗,被土耳其人囚禁五年。他四次逃跑失败,并拒绝说出同伙!连凶残的敌都佩服他,让他免遭绞刑。五年后,他被家人和西班牙三位一体会的教士赎回。他因经历复杂,在年轻时又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感染与熏陶,回乡后开始写作。最开始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写了许多喜剧和小说,如《咖拉泰》等,稿费很少,生活紧据也不稳定。随历史发展,西班牙岀现了蒙特玛约尔的田园小说、流浪小说、骑士小说和鲁埃达的戏剧,文艺复兴思想在西班牙的文学艺术中,竞兴盛长达两个世纪的黄金时期,对塞万提斯的影响越来越深,终于催生他的创作在沃土中迅速成长!
塞万提斯在《堂诘诃德》中,借主人之口,对西班牙的文化教育、贵贱等级、官员的清廉公正、民众的自由平等诸多问题,发表了精辟论述,闪耀出最早的人文主义光芒。
我在北京参加了一次大学里搞的《堂诘诃德》文艺沙龙。讲座人以各种不同的观点、语气去剖析这部小说;他们以众多材料考证了塞万提斯当时的生活非常困难:连牛肉都吃不起;他的第一部小说一出版,就遭到了社会攻击;他不理会攻击,以他丰富的史料,坚韧的毅力,于一六一五年完成了第二部的出版;五年后,他在家中因患水肿病去世。
塞万提斯在他的《堂诘诃德》中写了贵族、地主、商人、僧侣、农民、牧羊人、演员、士兵、强盗、囚犯、艺人、妓女等七百多个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是一部当时西班牙社会的百科全书!他开始是想通过塑造疯疯癫癫堂诘诃德的可怜遭遇,绘一幅游侠骑士的漫画,扫荡社会中阅读骑士小说带来的可怕影响;并透过很多人对他的发笑,看到他以微薄之力锄强扶弱,见义勇为等,虽力量有限,也常脱离实际,而他每次失败却又勇于承担责任。作者用善意的自嘲、讽刺、幽默,挖苦主人公的荒唐可笑,也对现实做了无情的抨击!作者提示社会:人们需要这样的善意和美好的人文关怀;实则是对堂诘诃德的热情歌颂。尤其让人感兴趣的是主人公的随从桑丘、潘沙,他善良朴实,机灵乐观;但他目光短浅,自私狭隘。与堂诘诃德形成了相反的对照;但因桑丘长期陪伴堂诘诃德,长期受堂诘诃德美好理想的感染,也逐渐变得心胸开阔,也开始关心民众。他后来任海岛总督,竞长期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爱憎分明,光明磊落;作者用桑丘、潘沙的"智"与主人堂诘诃德的"愚",相辅相成,相反相连,构成了全书的矛盾,令人啼笑皆非,却又非常喜欢他们的一举一动;以至于每位读者,都游荡在塞万提斯设计的现实与想象、智慧与愚蠢、崇高与荒唐、勇敢与胆怯、诚实与虚伪、理性与疯癫之间,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哲理深刻。而堂诘诃德每个疯癫的故事又各不相同,解决方式也不同,增加了小说的层次感:例:在第二十三章中,堂诘诃德从苦役犯被释放后,戏弄他的人骗他去见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惨遭毒打,让他在疯癫中终于清醒,指责桑丘发了疯,在"疯"与不疯之间不停地增加层次感!尤让人感兴趣的是全书的结尾,堂诘诃德从病中清醒过来了;桑丘却"疯"的比主人还疯!作者用"疯"让读者看到了两重性的层次更丰富,寓意更深刻。
当时在北京参加大学的文艺沙龙时,那些学子们曾以戏谑的口吻,述说北大校园塑有一个堂诘诃德的塑像,每逢大考前夕,常有学子在朦朦的月光下,双手合十,在塑像前与他小声唸叨,保佑自已考个好成绩。初听时,我掩口暗笑那些学子小心思;但当我对此书认真翻阅两遍后,竞再也不笑了;不久,我又去国图翻阅世界文艺理论,想看看理论界对塞万提斯的评价,竞从美国多次获世界文学大奖的教授作家哈罗德、布鲁姆写的《西方正典》中发现:人人都熟知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之王,而能与莎翁比美的,除了《荷马史诗》和俄罗斯的托尔斯泰,竞然是塞万提斯的《堂诘诃德》!此时我方明白,塞万提斯在作品中勾勒的700多芸芸众生半愚半醒的喜怒哀乐,竞是当时乃至后来的很多作家,难以超越的对社会的层层剥离,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此就是我不经意间的收获!
(作者:李水,现任中国北京国艺书画院副院长;其写作公众号为《芙蓉之爱》。
2025年7月29日于济南)
上一篇:当今,生活应走向高、精、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