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爆料,近日又有一位互联网公司同事在加班中,永别人世。
身处360这样的头部互联网公司,也要每天与死亡赛跑,所以,一线互联网公司或新创互联网公司以996模式开启全栈模式工作早已成常态。而因为加班,心梗等原因猝死的屡见不鲜。
最著名的是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意外辞世。“2016年10月5日,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意外辞世。由于正值44岁的壮年,所以他的英年早逝立刻在中国科技圈引发了广泛的悼念——在这里,为了快速积累财富而长期加班早已成为了生活常态”。
“创业公司创始人承受的压力和孤独感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中国最大比特币交易所之一的火币网联合创始人李林在微信朋友圈对张锐的去世评论道,“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这里的进入门槛很低,竞争却非常残酷,简直是如履薄冰。”
创业者天生是一种以加班为家常便饭的职业,所以加班很有可能成为一种长期透支行为。以身患癌症,长期担任科技公司高管的李开复为例,之前连续数十年每天工作15小时,他反思“身患癌症在他看来就是身体对过度疲劳提出的抗议。”
这背后反映出一个非常沉重的问题,既然加班已成工作新常态,创业者如何帮助自己和团队管理好加班这件事?
首先,我们要想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加班?
知乎网友梦尧是这么认为的,他说他自豪的是这份工作,而非加班本身。
对,我就是那个拼命加班的傻逼。傻逼到什么程度呢?没有周末。准时到公司,基本最后一个走。
我选择这样子的方式自然考虑过得。我的热爱的一切应由自己来买单。
我自豪的不是加班,自豪的是我的工作,是我想做的。是当它变为掌声的时候。
并且正好幸运的,努力工作,劳有所得。除了分内事,我还有很多需要去学习的。
所以,他的加班是因为热爱工作,并且通过加班去做份外的自我学习和成长。
那么,也有人质疑加班是因为你效率低时间管理不好,你为何不能在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呢?
对此知乎网友也有观点,他认为:拼命工作加班不代表没效率。
努力加班的人,如果不是蒙头蛮干的耕牛式工作,而是有想法有目标有技巧地做事。总有一天会成为奴役"为别人卖命"的懒蠢们的头儿〜
当然,对于加班而要付出出卖时间和健康的代价,也有知乎网友在反思了。
我也很疑惑,用身体健康换来的钱,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连回家跟亲人吃饭,团聚的时间都没有,都有点怀疑自己的价值观是不是有问题了。我觉得大家应该携起手来,反抗这种剥削!
在所有你为什么加班的思考中,鸥妹最认同这位“豆豆切片儿”的理性。他认为:
搞程序多年,从不拒绝为工作任务而加班,但拒绝无效率的加班或者装给别人看的加班。
有时候是客观情况了,白天净TM开会了,晚上开发效率多高~~
没错,“白天净TM开会了”,不管你白天净TM什么的,占用工作进度和任务执行事非常多,而白天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创业者或者说一般的老板是不会管过程的,他只看结果。
这么看来,有人为了钱有人为了理想有人为了自我成长,而去用时间甚至健康换取加班以及更努力的工作。鸥妹觉得,努力工作是必然,但加班就看具体情况来处理,最终还是要有价值的加班有效率的工作。
假如创业公司给不了更多钱,我们可以给更多的成长机会,更多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成就感。
其次,加班若是必然,如何管理好创业公司加班这件事呢?
在希鸥网采访的很多投资人创业者中,有很多人自身就是工作狂,所以鸥妹亲耳听到一个创业公司员工这么评价自己的大BOSS“每天下班,不管什么时间总看到老大还在忙碌,多晚都看到他还在办公室加班,好像就不需要回家一样”。
对于存活周期本身就很短的创业公司,创始人可能更有危机感,但如何管理好团队加班这件事,创始人自己也得有一个合理的示范。举个栗子,每个人的工作方式不同,有的员工喜欢在办公室干完活再走,也有人喜欢到家里继续战斗。
但总之,加班只是一种手段,创造工作效率和价值才是目标。所以鸥妹建议创业公司应该提倡高效工作,原则上不应该提倡加班。为此可以设定一定的标准值,也可以对更加努力长期自愿加班的员工,给予一定激励机制。实行同等时间内工作效能的基础量化,和加时工作附加值的浮动激励。
比如,长期加班的互联网企业是如何管理加班激励呢?这些公司对加班时间以0.5小时为单位计算,累计4小时为0.5个工作日,累计8小时为1个工作日,并以此作为计算加班补贴和调休的依据。
此外,睡眠不足会引发多种疾病,假如因工伤造成仲裁纠纷,这对创业公司存在较大的理赔风险,也非常占用精力。所以,鸥妹建议创业公司可以约定员工加班时限,以提醒和保证员工足够休息时间。
创业公司突发事件也非常多,也常会有全员加班的时候,在此时就需要总指挥对所有员工做好统筹分配,让所有人明确自己加班期间的职责,实现预期协作结果。
鸥妹再提醒一遍,创业是一次征途探险,加班这件事且加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