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作为国家层面首次系统部署“场景培育开放”的政策文件,其为创新创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政策明确提出在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全空间无人体系等领域分批次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通过搭建技术试验场与产业加速器,破解新技术“落地难、转化慢”的痛点。从实践来看,安徽合肥已率先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训练场、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等示范项目,将机器人研发周期缩短60%,推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现200公里续航的城市间出行,为全国范围内的场景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新政的核心突破在于打破了场景资源的壁垒,尤其为中小企业打开了发展空间。政策要求中央企业主动开放主业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参与创新,国家电网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实验室的实践已印证这一模式的价值——向民企开放场景后,通过技术融合实现年节约成本200万元。在数字经济领域,机器人场景训练、虚拟现实应用等方向衍生出定制化方案设计、数据共享平台搭建等创业路径;全空间无人体系赛道上,“无人机+无人车”配送网络、巡检数据分析系统等“设备+服务”模式成为新风口,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完善正让相关创业机遇从概念走向现实。
政策红利的释放不仅带来场景资源,更撬动了资本与服务体系的协同发力。随着技术在真实场景中得到验证,天使投资、产业基金对创新项目的关注度显著提升,部分创业服务平台已联动投资机构设立“场景创新专项基金”,聚焦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面向中小企业,从政策咨询、资质办理到场景对接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将细分领域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业内普遍认为,此次场景开放新政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随着“创新+资本+场景”生态的构建,中小企业作为颠覆性技术诞生地的活力将得到充分激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