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31 日,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量子技术中心团队成功构建全球首个具备超高分辨率的分布式量子传感网络,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这一突破标志着量子传感技术从理论探索迈向实用化关键阶段,为精密测量技术发展开辟新路径,也为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石,精确测量在生物成像、半导体检测、深空观测等领域至关重要,而该技术突破了传统传感器 "标准量子极限" 的束缚,实现了接近海森堡极限的测量精度。
该团队采用 "多模 N00N 态" 量子纠缠态技术,通过多路径纠缠多个光子生成密集干涉条纹,大幅提升了传感器的分辨率与灵敏度。实验数据显示,其测量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约 88%,首次在实验中验证了该技术在超高分辨率成像中的可行性。这一核心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分布式量子传感器在高分辨率应用中的验证难题,更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从核心器件研发到系统集成,再到多领域场景应用,均展现出巨大的技术转化潜力。
在应用前景方面,该技术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呈现出广阔价值。在生命科学领域,可实现亚细胞结构高清晰度成像,突破传统显微镜分辨极限;在半导体工业中,能精准识别纳米级电路缺陷,助力提升芯片良品率;在太空观测领域,可解析遥远星体模糊结构细节。未来,该技术与硅光子学量子芯片技术的结合,有望推动其向日常应用场景拓展,重塑精密制造业质量控制范式,推动疾病机理研究进入分子级监控新阶段。
此次技术突破不仅彰显了量子纠缠在实用化传感网络中的巨大潜力,更推动量子技术从科研工具向产业引擎转变。随着量子芯片集成技术的发展,该系统有望加速落地应用,为全球精密测量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在全球量子技术竞争格局下,这类突破性进展将进一步激发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力,推动相关领域创业创新热潮,为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