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4 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江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CICAS)具身智能机器人专项晋级赛在江阴落幕。这场汇聚全国 74 支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团队的赛事,以 “场景驱动・数智强国” 为主题,通过 “产业命题 + 开放场景” 模式,围绕多模态感知精密操作、具身智能垂直大模型、国产化机器人 AI 芯片等核心方向展开比拼,最终 24 支团队脱颖而出。从赛题设置与参赛成果来看,具身智能领域已从通用技术探索转向细分场景攻坚,技术落地路径更趋清晰,为产业创新与商业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赛事传递出的行业信号显示,具身智能正加速突破技术瓶颈,向产业深度融合迈进。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刘成林提出的 “加强底层建设、开放应用场景、深化产学研融合” 三大方向,与地方政府的落地支持形成合力 —— 以江阴为代表的制造业强市,凭借完备的产业链基础与政策红利,正成为具身智能项目转化的 “试验田”。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则指出,多模态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融合,将催生 “智慧大脑 + 灵巧躯体” 的新一代智能体,在工业制造、智能医疗等领域释放巨大潜力;而未知环境建模、灵巧操作、多模态交互等尚未突破的技术难点,也为企业提供了差异化创新的赛道,尤其在高端触觉传感器、国产化核心零部件等 “卡脖子” 领域,市场替代空间广阔。
从产业发展视角看,此次赛事不仅是技术实力的比拼,更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次实践。“产业命题” 竞赛模式让参赛方案直接对接企业实际需求,缩短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周期,为高校科研成果落地提供了 “直通车”,也为创业团队指明了市场切入点。随着具身智能技术逐步成熟,预计未来十年该领域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级,成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动力。地方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与资本的多方联动,正构建起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而此次赛事涌现的技术成果与优胜团队,或将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 “种子力量”,推动我国具身智能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