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6 日,《国务院关于 2024 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一组组详实数据勾勒出国有经济的坚实根基与发展活力。截至 2024 年末,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 401.7 万亿元,过去 5 年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 6.0%,研发经费年均增长 8.6%—— 这份 “家底” 不仅是国家经济实力的直观体现,更传递出国有经济在稳增长、促创新中的核心支撑作用,为市场主体尤其是创业者搭建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从载人空间站工程、嫦娥探月工程的稳步推进,到 “奋斗者” 号载人潜水器、“梦想” 号大洋钻探船的技术突破,国有企业在高精尖领域的持续深耕,正不断释放技术外溢效应,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储备与场景空间。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的深化,进一步打开了创业赛道的新空间。近 5 年,6 组 10 家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重组、9 家中央企业新组建,地方国有企业也按业务板块推进整合重组,培育区域支柱企业 —— 这一系列举措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关键领域集中,同时也催生了供应链配套、数字化服务、节能改造等方面的需求缺口。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对定制化技术服务、智能管理平台的需求激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对技术研发辅助、市场推广支持的需求迫切,这些都为掌握专项技术的创业者提供了精准对接市场的机会。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持续支持,以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深化,更为科技型创业者降低了技术转化门槛,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的协同创新正成为创业生态的重要增长点。报告明确提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强化行业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 这意味着国有企业将进一步开放创新资源,与中小微企业在技术研发、场景落地等环节深化合作。中小微企业凭借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可成为共性技术与市场化应用之间的 “桥梁”,例如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共性技术转化为医疗、教育、工业等细分领域的解决方案。同时,国有资本对科技领军企业的培育,也为创业者带来了多元化合作路径,无论是参与国企发起的创新基金,还是借助国企品牌渠道拓展市场,都为创业项目提供了成长加速度,推动形成 “国有引领、民营活跃” 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媒体发稿、商务合作联系:heisceo(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