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以““智汇增长力:风生水起耀东方” 为主题的第35届华商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影响力峰会在上海举行。“育杰奖学金”获2025年度华商创新企业:慈善公益贡献奖奖项。
华商创新论坛聚焦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生命健康、智能科技、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深入剖析增长动能转换的内在逻辑,积极探寻驱动企业可持续增长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论坛致力于打造一个高规格、前瞻性、实效性的交流、合作与价值共创平台,促进全球华商网络资源的深度链接与协同发展,为应对共同挑战、把握共同机遇注入强劲动能。“育杰奖学金”获2025年度华商创新企业:慈善公益贡献奖作为峰会的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卓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或组织,肯定其在回馈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
荣耀加冕:公益创新实践获权威认可
“育杰奖学金”专注于新疆地区中小学乡、镇教育公益事业。机构以“回报社会、践行公益”为使命,致力于填补新疆乡、镇普通中小学阶段奖励机制空白,激发青少年成长动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凭借其在公益生态革新、社会价值创造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突破性实践,斩获“慈善公益贡献奖”。该奖项旨在表彰推动行业转型的标杆案例,“育杰奖学金”以“有所图”的公益哲学——图社会深层改变、图公益生态透明、图个体价值升维,为现代公益事业提供了可复制的“造血式”发展样本,赢得评审委员会高度评价。
三大创新实践:重构公益价值坐标系
1. 从“输血”到“造血”:构建善意再生的生态闭环
传统公益常困于“一次性资助”的局限,而“育杰奖学金”以“资助—成长—反哺”为核心逻辑,通过激活受助者潜能,引发社会改变的“化学反应”。例如,在新疆乡村学校的实践中,受助学生不仅获得资金支持,设立“学业奖学金”与“艺体类奖学金”,占比分别为80%和20% ,秉持“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理念,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除学业成绩外,该体系还重点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发展。
2. 打破“唯贫困论”:以“努力”为标尺的公平激励
区别于传统公益对经济状况的单一依赖,“育杰奖学金”将评审标准锚定学习态度、成长潜能与特长发展。无论是科研创新中精益求精的学生,还是文学创作中笔耕不辍的少年,只要展现“努力进步”的生命状态,便能获得认可。这种机制既避免了“救济陷阱”,又唤醒了受助者的内在驱动力,让公益从“填补匮乏”升维为“认可奋斗”。
3. 透明化革命:让公益从“独角戏”变为“社会大合唱”
通过短视频记录评审全流程、邀请公众参与受助者故事传播,“育杰奖学金”打破了传统公益的信息壁垒。网友可直观看到学生获奖时的激动瞬间、成长中的蜕变历程,这种“可视化公益”不仅重建了社会信任,更推动公众从“旁观者”转为“共建者”。正如一位网友留言:“原来公益不是遥远的施舍,而是我能参与的‘社会共建’”。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树立现代公益新标杆
此次获奖,标志着“育杰奖学金”的“有所图”公益模式获得广泛认可:
- 提升公益效能:从新疆阿克苏地区走向新疆和田地区的捐赠实践,涵盖多所学校的推广,其“用心做公益”的精细化运营让善款精准转化为成长动力;
- 推动生态转型:通过联动企业、学校、社会组织,构建多元协作网络,为公益行业从“机构主导”向“社会共治”提供了新思路;
- 未来规划:下一步,“育杰奖学金”将深化新媒体传播矩阵,通过直播、公益纪录片等形式扩大影响力,同时建立“成长数据库”,精准追踪受助者长期发展,让“社会价值”成为可丈量、可优化的动态指标。
结语:以“有所图”之心,赴社会进步之约
“育杰奖学金”负责人表示:“这份荣誉不仅是肯定,更是责任。我们将继续以‘有所图’的热忱,推动公益从‘单点施舍’变为‘生态基础设施’,让每个努力奔跑的人都被看见,让善意成为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此次获奖,既是对其过往实践的认可,更预示着中国公益事业从“物质救济”向“能力培育”、从“封闭运作”向“开放共治”的深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