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年底,有一个并不是职业教师的青年想加入新东方谋求一个教师的职位,新东方给了他两次试讲的机会,但是都失败了,他仍然不死心,第三次给俞敏洪写信,得到了第三次的试讲机会。
这个高二就退学,卖二手书、倒卖走私车,后来加入新东方、创办牛博网、砸冰箱维权、创办锤子科技,和方舟子、王自如互怼,因为手机降价食言被称为“公孙永浩”的,就是罗永浩。
基于他的经历,很多人把他当成是一个笑话,但是从一个企业家和创业的角度去观察,这正是一个内心异常强大,在那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的不怕失败的创业者。创业成功只是结果,也许罗永浩缺少的只是一点运气。
罗永浩在《得到》APP上发表了《罗永浩的干货日记》,记录了他创业时遇到的找人、找钱、管理、踩坑等各种问题和困难,从这篇日记中,不仅能学到很多创业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多的是,通过创业,让一个人变得成熟、理性和靠谱。
从这星期开始,我会整理并连载一些《罗永浩的干货日记》中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文中的方法和思路对每一个追求进步、准备或者是已经走在创业路上的创业者给予一些帮助,让我们一起变得更加靠谱。
注:下面文出出现的“我”指的就是罗永浩本人。
下面的做法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就算没参与,至少也听说过。道理虽然简单,而且也符合逻辑,但是人性的弱点会把事情给带歪,以至于“道理我都懂,但是依然难过好这一生”。
融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无外乎:
拿到钱比件么部重要
1 任何时候,有钱拿就一定马上拿
在有几个有意向投资机构有意投资的情况下,谁拿钱出来就要谁的,除非给钱的投资人开出的要求非常荒唐,这种情况非常非常少。什么才算是钱?只有打到你银行账户上的才叫钱,其它的都不算钱。口头答应你的不算钱,再有名气的投资大佬发毒誓给你投钱也不算钱,投资行业巨头和你签了投资协议投给你的钱也不算钱。只有打到你银行账户上的才叫钱。
中国这些年提倡大众创业,无数人不知深浅的一头扎进去,很多投资机构看好项目,协议也签了,最后打款的时候出现意外导致创业公司死掉的案例太多太多。所以不要幻想和某大佬在电梯里偶遇,三分钟拿下投资。任何投资人,任何投资机构,无论胸脯拍的如何响,细节说的如何动人,都不能信以为真当成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所以在钱打到你的账户之前,如果你正在和其它的机构谈,也不要马上拒绝掉,没有什么是十拿九稳的,谈恋爱还会找几个备胎,何况是投资。
我在2016年就经历过一次看上去非常非常认真,所有人都认为两人能牵手走到最后的一次投资。对方协议也签了,但打款时一拖再拖,既没有下文,也没说要取消,这个机构是行业内的大佬,他一直迟迟不打款,跟投的其它机构也在观望,不敢打款。这件事一拖就是半年,我们的资金链断掉,公司几乎快死了,我差点准备把公司给贱卖,最后主动提出取消了协议。
那些机构为什么会出尔反而一拖再拖?其实没有必要去找对方的原因和理由,双方都是在做生意,他这样肯定有他的理由,这些理由大多不便告诉你。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有防备,所有没有打到账上的钱都不是钱,不能因此死掉。在机构大佬犹豫的阶段,有另外一家大佬想要投我们,我们一合计,其实更想拿第一家的钱,所以虽然没有明确拒绝,但是中间有意也拖了一段时间,等到发现第一家不对劲的时候,第二家也生了变数,最后也没劲了。所以一定要记住这个血的教训,任何时候,只要有钱拿就一定要拿。
2 不要太在意公司的估值
投资就是机构对你的估值,这个价钱最好的就是对你的合理价值,太便宜的话,你肯定是吃亏的,你肯定不会接受。但是太贵也不是好事。
很多人觉得拿投资估值贵一点能占便宜,总希望估值能再高一些,这样自己更有底气,团队的士气高,出去和朋友吹牛也有面子,但这其实是创业者初期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如果第一轮估值就很高,那么下一轮你的融资就会变困难,大家都嫌你太贵,你因为融不到钱而主动便宜一点,机构又会觉得你信心不足或者是经营状况出了问题。
你拿到高估值,也意味着愿意出这个高价的更看好你,对你的业绩要求也更高,期望值也会水涨船高。这样你会承受更大的压力,这是不利于创业初期的公司和团队发展的。
所以,在拿钱的时候,对方不重要,估值也不重要,钱打到账户最重要,除非对方开除非常离谱的条件,否则就算是给出低估值的机构如果能打钱,就拿他的钱。别的钱都不算钱,只有打到账户上的钱才算钱。
3 不要过分在意稀释股权
只要不是威胁到未来你对公司的控制权,拿钱多多益善,就算是对未来有控制权上的威胁,跟现在公司因为缺钱而立即死掉也是不值一提的。
不要动不动就拿万科当成例子,比起因为不想稀释股权而死掉的创业者,王石最大的烦恼是甜的能让糖尿病发作的烦恼。拿钱的时候,有钱就一定要拿,估值不重要,稀释股权也不重要,钱拿到手最重要。
4 不要在意融资额少
形势不好了遇到资本寒冬,蚊子腿也是肉,一定不能嫌少。对于创业初期来说有钱拿最重要,钱多钱少不重要,后面还有B轮C轮D轮。投资机构牛不牛逼也不重要,只要给了钱,公司能活下去最重要。拿钱的时候,不要在意融资额多少,钱拿到手最重要。
5拿行业巨头的战略投资时,不要怕站队
在创业公司里有一个很搞笑的观点叫不要站错队。意思就是如果你拿了腾讯的钱,就不方便和阿里合作,拿了阿里的钱,就不方便和百度合作,否则投你的就会不高兴。
从真实情况而言,绝大多数创业者根本不会面临去站队表决的局面。就算到了那一步,你拿了腾讯的钱,如果后面业绩很好,前景不错,估值翻了数倍,你再跟阿里合作,腾讯投了你,看到你赚到了钱,他也赚了不少钱,就算是不高兴也会忍,他还会拿你怎么样?
如果是业绩不好,同样不需要站队,这时你为了活下去会天天缠着腾讯要钱,这时那还是站队,这是感激都来不及的情况。
所以,拿钱的时候,有钱就一定要拿,公司估值多少不重要,股权稀释不重要,钱拿得少不重要,站不站队不重要,钱拿到手最重要。
创业融资的过程里,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事情想不清楚的时候,牢牢记得这一条:任何时候,有钱拿就一定拿,其他的都是小事。
为融资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都不过分
1 成功地完成一轮融资后,应该过多久就启动下一轮的融资?
对于创业者,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这个问配的答案是:
A 一个月后
B 三个月后
C 六个月后
这三个答案都不对,正确的答案是:第二天。
开始时我只把这个当成个段子,最多也不过是老司机吓唬一下新人夸张一下。但在我这五年时间经历了三次生死边缘后,我觉得这个答案无比正确。
创业者开始都会在业务本身投入大量的精力,却忽视了找人和找钱,在这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精力严重不足。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每次融资都是上一次融资结束半年后才开始,结果每次都弄的惊险无比。
融资时,从开始找投资机构到对方有意向签协议到钱到账,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公司本来发展的很正常,业绩做的很好,但突然因为一些原因有几个月业绩下降了,这时原来已经确定了的投资机构就有可能开始观望。
这时如果你有的是时间,还可以把业绩再提上去,但是你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短期内提高业绩就变得很难,投资机构这时会觉得你缺乏规划,这是很糟糕的事情。就算是机构认定你的前景不错,仍然要投你,但知道你账上很紧急,通常都会趁火打劫,使劲压价。都是为了赚钱,这事要怪只能怪你自己,怪不得他们。
没有那个创业者会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在融资成功后的第二天,就是开始找下一轮融资的时间。
2 永远保证账上有一年以上的现金
就算是你的公司现在业绩不错,有稳定的现金流,甚至已经开始盈利了,这时你也不能放松警惕,要盯紧账上的钱。
微软最爱对员工说:微软永远离倒闭只有18个月;华为每天都会对员工说:下一个倒下的就有可能是华为。有些人觉得这有些故作姿态,其实这是企业家在无数次生死边缘上爬回来才形成的危机意识。
创业公司的主业务固然重要, 但是在融资能力,观念意识上都是短板,通常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找人和找钱。保证账上有一年以上的钱这一点很难,但创业就要对此 保持警惕,把这话放在电脑桌面上,每天工作时随时提醒自己。
根据风险投资数据公司 CB Insights 的调研,29%的创业公司都是因为资金断链倒闭的,这在创业公司倒闭的所有理由中排名第二。所以时刻绷紧这么一根弦,使自己常年保持适度焦虑是有益于企业健康的。实际上,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焦虑,基至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3 创始人要用超过一半的精力去找人、找钱
你花了一年的时间,亲自带着十几个人全力整顿改造一个表现欠佳的业务部门,结果收效还不错,然后因为机缘巧合,招来了一个靠谱的主管,他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让这个业务部门成了公司的模范部门。接下来你该用一年的时间亲自带队搞定下一个你不满意的部门,还是用几个月的时间精力为这个部门招一个靠谱的新主管呢?答案很简单,能找人解决的事,做老板的一定不要自己解决。
你咬咬牙,招了一个年薪高达一百多万的、比你的工资还高的企业高管,心里一直嫌贵,结果他上班第一个月,就给公司免費弄来了价值六七百万的资源。这时候你应该怎么看待他的所谓高工资呢?你可能会觉得他甚至是倒贴的。
公司钱紧了,你亲自带队抓开源节流,带着一队人马,折腾了两个多月,节省了两百多万支出,你为此感到骄傲,感到得意;接下来的两个月,你总算能拨出时间集中精力谈投资了,結果因为这两个月投入时间较多,多接触了两家,最后比原定的计划多融了三千万。这时候你该如何计算你前面的那两个月用于开源节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价值呢?
一边是你用两个月的精力节省了两百万,一边是你用两个月的精力多融了三干万,这个比较让人很崩溃。
事必躬亲型的创始人,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在具体业务上投入精力过多,在找人找钱的事情上投入的精力严重不足。这是我的血旧数训,希量你不要犯一样的错误。对于资金需求重的行业,找钱简直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当年用区区900万人民币启动做硬件,回顾那时候的悉劣情况,我用80%的精力找钱都是正确的。
注:本文全部资料来自于《罗永浩干货日记》